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有风环境下太阳能吸热器混合对流热损失特性

肖兰 , 吴双应 , 李友荣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太阳能吸热器在有风环境下的混合对流热损失特性,得到了吸热器腔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和采光口截面的速度分布以及对流热损失大小与倾角、风向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与无风环境下太阳能吸热器对流热损失随倾角增加而单调减小的规律不同,有风环境下,太阳能吸热器混合对流热损失同时受到环境风和倾角的共同影响,且规律较为复杂。当风向背对采光口时,吸热器混合对流热损失在不同倾角下随风向的变化较小,但当风向正对采光口时,吸热器混合对流热损失随风向的变化较为剧烈,受到倾角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关键词: 太阳能吸热器 , 混合对流 , 热损失 , 风向 , 倾角

微小多孔介质燃烧器的燃烧特性研究

曹海亮 , 张凯 , 赵纪娜 , 魏新利 , 王定标

工程热物理学报

设计了微小多孔介质燃烧器,进行了氢气和空气的扩散燃烧特性实验研究,得到了其燃烧效率、出口尾气温度、外壁面温度和热损失率随燃烧热功率和过量空气系数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在较宽的操作范围内,微燃烧器具肯较高的燃烧效率和出口尾气温度,同时获得较低的外壁面温度和热损失率,而且随着燃烧热功率和过量卒气系数的增大,外壁而温度和热损失率反而越低。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微小多孔介质燃烧器是一种燃烧范围宽、燃烧效率高、热损失率低的燃烧器,是开发微燃烧透平发电系统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 微小尺度燃烧 , 多孔介质燃烧器 , 燃烧特性 , 热损失

化学镀镍槽热损失的最小化

电镀与涂饰

在不使用电能的情况下,化学镀依靠含有还原剂的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催化还原,从而实现金属的沉积.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的维护.温度升高,沉积速度加快,因此,应当避免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本丈估算了包裹不同隔热材料的化学镀镍液的散热量.结果表明,采用棉花作为隔热材料,热损失可降至最低,从而提高并维持一定的沉积速率.

关键词: 镍磷合金 , 化学镀 , 热损失 , 隔热材料

非绝热正向阴燃波的结构研究

卢占斌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通过活化能渐近分析方法研究了非绝热正向阴燃波的两种典型结构,即反应滞后结构和反应前导结构,比较了当来流空气流量发生变化时两种结构的主要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较于绝热情况,当考虑阴燃向外界的对流热损失效应时,两种正向阴燃结构随来流空气流量变化时的一维响应均表现为两个解分支,相应地存在一个熄灭极限,对应最小的来流空气流量。

关键词: 阴燃 , 热损失 , 反应滞后结构 , 反应前导结构

太阳能制氢腔式吸热器混合对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肖鹏 , 郭烈锦 , 吕友军

工程热物理学报

混合对流热损失是影响太阳能与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耦合制氢腔式吸热器热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动力工程多相流实验室建成的生物质超临界水与太阳能聚集供热耦合制氢腔式吸热器为研究对象,对腔式吸热器混合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使用RNG惫一£湍流模型,研究了制氢吸热器在外界风吹掠环境下的混合对流热损失,获得了腔式吸热器在不同风速、风向吹掠下的混合对流换热准则Nusselt数。模拟结果表明,侧向风与侧迎向风对腔内对流热损失影响最大,当风速超过某一数值(Richardson数〉1),外界风诱发的强制对流会在对流热损失中占主导作用,且随着风速增加,混合对流热损失随Re提高而增大。

关键词: 太阳能 , 混合对流 , 热损失 , 制氢腔式吸热器

热声发动机热缓冲管损失的实验研究

李东辉 , 吴张华 , 罗二仓 , 戴巍

工程热物理学报

热缓冲管是热声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位于高温换热器和次室温换热器之间,理想情况下可避免在高温换热器附近往复运动的气体接触室温环境,造成热量损失.不过由于换热器流道的特殊结构,使热缓冲管两端会产生射流等现象,带来流动紊乱、热量损失等问题.本文设计并搭建了研究热缓冲管损失的实验平台,主要考查在热缓冲管两端分别添加不同层流化丝网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添加层流化丝网会使热量损失急剧增大,热声效率大幅下降;而过多添加层流化丝网会使阻力损失增大,同样降低热声效率;当两端分别添加3片层流化丝网时,所需加热量最少,热声转换效率最高.

关键词: 热声发动机 , 热缓冲管 , 层流化丝网 , 热量损失

两种注气开采技术的油藏能量利用效率比较研究

许强辉 , 昝成 , 马德胜 , 史琳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针对中温氧化生热(MICO)和高温火烧油层(ISC)技术开展了油藏能量利用效率比较研究.通过氧化反应区的能量守恒估计燃料消耗量,建立变边界条件的无量纲导热方程并通过数值方法计算氧化前缘推进过程中的油藏热损失量,结合采收率-已燃体积法预测产油动态,发展了一套反五点注采单元MICO和ISC的生产和能量利用的评价方法,评价了MICO技术的狭义能油比(EOR)的优势.本案例分析表明:MICO的狭义能油比与ISC相比可降低42%~47%.

关键词: 中温氧化生热技术 , 火烧油层 , 采收率-已燃体积法 , 热损失 , 能量利用效率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